導航菜單

(今日消息)歷史性突破!這一古船成功打撈出水

導讀 【今日消息-歷史性突破!這一古船成功打撈出水】 ◎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11月21日凌晨0時40分,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

【今日消息-歷史性突破!這一古船成功打撈出水】

◎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

11月21日凌晨0時40分,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: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、寬19米、高9米、重約8800噸的沉箱裝載著古船,經(jīng)過近4個多小時水下持續(xù)提升后,在打撈工程船“奮力”輪中部月池緩緩露出水面,古船桅桿清晰可見。

時隔150多年,古船終于重見天日!

11月21日拍攝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桅桿出水畫面。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

百年沉船填補清代晚期古船空白

2015年,長江口崇明橫沙水域,一艘木質(zhì)古船通過聲吶掃測等技術被發(fā)現(xiàn),考古編號為“長江口二號”。

經(jīng)過7年的水下考古調(diào)查勘探,長江口二號古船的基本情況已被探明。這是一艘清代同治時期的木質(zhì)帆船,所在水域水深8—10米,船體埋藏于5.5米深淤泥中。從勘測情況看,推測為清代上海廣為使用的沙船的可能性最大。

古船模擬圖

考古人員選取4個艙室進行了小范圍清理,均發(fā)現(xiàn)有碼放整齊的景德鎮(zhèn)窯瓷器等精美文物,已經(jīng)出水完整或可修復的文物種類多、數(shù)量大。在船體及周圍還出水了紫砂器、越南產(chǎn)水煙罐、木質(zhì)水桶殘件、桅桿、大型船材、鐵錨、棕纜繩、滑輪以及建筑材料等大量文物。

長江口二號古船是中國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發(fā)現(xiàn),是目前國內(nèi)乃至世界上發(fā)現(xiàn)的體量最大、保存最為完整、船載文物豐富的古代木質(zhì)沉船之一,填補了我國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,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而且,長江口二號船體的完整性和豐富的船載文物,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造船史、航運史、陶瓷史、經(jīng)濟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
世界首創(chuàng)技術為世界水下考古提供中國方案

其實,在長江口這片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江海交匯水域,找尋水下文化遺產(chǎn)猶如大海撈針。考古工作者與科技工作者開展跨界合作、聯(lián)合攻關,自主研發(fā)了獲得國家專利的“渾水水域水下成像裝置”,開發(fā)了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的“機器人水下考古裝備關鍵技術與應用”,綜合運用無人艇、多波束聲吶、側掃聲吶、淺地層剖面儀和磁力儀等海洋物探設備,對長江口水域開展水下調(diào)查。

至于如何打撈,更是困難重重。因為長江口泥沙回淤量大,傳統(tǒng)的在古船底下人工打洞并在沉船底部貫穿鋼纜的方案危險且不可行。

上海市文物局會同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,集成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打撈工藝、技術路線、設備制造,最終研究并形成了世界首創(chuàng)的“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”。

長江口二號沉船整體遷移方案動畫。來源: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

此前上海文物局副局長接受采訪時表示,這是用造隧道的技術來打撈水下沉船。

打撈時,以頂進發(fā)射機架驅動22根巨型“弧形梁”,在“長江口二號”古船底部形成一個巨大的弧形沉箱,把“長江口二號”古船及其附著的泥沙與水“滴水不漏”地包裹起來,相當于給古船及泥沙加上了鋼鐵外骨架,然后將其整體吊起。

“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”創(chuàng)造性地融合了核電弧形梁加工工藝、隧道盾構掘進工藝、沉管隧道對接工藝,并運用液壓同步提升技術、綜合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等目前全球最為先進的高新技術。

弧形梁

此外,為了平穩(wěn)安全提升弧形梁形成的沉箱并順利將其護送至船塢,一艘專用工程船“奮力”輪誕生了。

“奮力”輪兩端設有同步提升裝置,在船中部開口,自帶一個長56米、寬20米的月池。穿梁完成后的弧形梁沉箱裝載著古船直接由“奮力”輪從海底提升至它的中部月池,沉箱可以嚴絲合縫嵌入這艘工程船的“懷抱”。

幾天后,長江口二號古船將被“奮力”輪帶入楊浦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,開啟文物保護與考古發(fā)掘新階段。

打撈現(xiàn)場

相關專家表示,這些首次應用于考古與文物保護領域的技術,充分體現(xiàn)了文物保護與科技創(chuàng)新融合發(fā)展,為水下考古整體打撈模式提供了新方法、開辟了新思路、增加了新案例,為世界水下考古提供了中國理念、中國經(jīng)驗。

來源: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國家文物局提供

以上就是關于【今日最新消息:歷史性突破!這一古船成功打撈出水】的信息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??!-本文轉自【科技日報】
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!

猜你喜歡:

最新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