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航菜單

這說的是不是你,“退堂鼓”表演藝術家?|青聽

導讀 前段時間,同學小周讓我報名學校年度人物的評選。從收到信息開始,我就陷入了要不要參與的糾結。

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

前段時間,同學小周讓我報名學校年度人物的評選。從收到信息開始,我就陷入了要不要參與的糾結。

我不是個外向的人,沒有上臺匯報的自信;我的材料沒有別人突出,競爭力好像不大;交材料的時間有點趕,當下又有其他任務需要準備……

在衡量之后,我拒絕了小周。即使小周私聊了我很多次,他覺得我進入復試的可能性很大,可以試一試,但我還是以“覺得自己能力不夠”為由拒絕了他。

01

不是不想

室友小林對我的形容是這樣的:不愛參加比賽,也不愛參加活動。

每次面對這樣的聊天,我只能尬笑,因為只有自己知道,不是不喜歡參加,而是擔心輸了很丟人。

其實我也參加過比賽。大一的時候,我很喜歡參加比賽,很喜歡在不同的領域表現(xiàn)自己擅長的東西,不過成績都不是很出眾。在一次次失敗后,我開始用“不喜歡”“不在意”偽裝自己,把這些當成自己害怕失敗的借口。

9月初,我報名了教師資格證考試。和很多同學一樣,我買了很多資料,復習、刷題。

復習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,而且時不時會陷入焦慮。比如,在看到別人進度比我快很多的時候,在看到別人半小時就能背熟一頁重點的時候,在看到別人早早地完成當天的任務,滿心歡喜離開圖書館的時候……

我陷入了焦慮,開始擔心自己無法堅持下去,更無法通過考試。

我真的喜歡當老師嗎?全市有這么多人,我能過筆試嗎?如果僥幸過了筆試,會不會過不了面試?如果考上了,我真的適合當老師嗎……

一個個疑問像不會停擺的陀螺,在我腦袋里不停地打轉(zhuǎn)。

這次我意識到,自己的思維方式總是“擅長放棄”“擅長退縮”,因為害怕失敗,放棄的念頭時不時就會冒出來。

02

直面失敗,好像也不錯

我是新媒體專業(yè),大一有一段時間的狀態(tài)是不想寫新聞稿、不想拍視頻、不想做圖。專業(yè)課需要學習的內(nèi)容,都有點排斥和抗拒,我開始思考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專業(yè)?真的適合自己嗎?

這樣的糾結大概持續(xù)了幾個月,朋友團子聽了我的抱怨后建議我開一個自己的公眾號,“你要不開個個人公眾號,寫寫你自己想寫的東西。”

注冊公眾號、打開編輯器,在我準備好“各種工具”之后,再一次打起了退堂鼓,因為我并不知道寫些什么。“我的公眾號是什么風格,什么主題,受眾是誰,寫了沒人看怎么辦,如果被班級同學發(fā)現(xiàn)了,他們嘲笑我怎么辦……”

隱藏在我思維里的放棄模式好像又一次被開啟。

就這樣,我折騰了一周的時間終于發(fā)布了第一篇文章。

周一寫稿,其余幾天我的糾結變成了:怎樣排版才能吸引人?寫得好嗎?有人看嗎?題目怎么取……相比文本內(nèi)容的編排,我的內(nèi)心更掙扎,這樣的自我消耗實在難過。

文章發(fā)出后的一周里,粉絲量從1變到了10,閱讀量在漲到80以后停了下來。

結果不盡如人意,就在我已經(jīng)要把這次嘗試定義為一次失敗的時候,轉(zhuǎn)機出現(xiàn)了。

我開始一周更新一篇文章,生活的日常、經(jīng)歷一些事情后的感悟,都成了我的素材。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我的讀者,在文章下留言,或者是討論話題,也有人覺得看完文章感同身受。

我開始思考,嘗試不一定意味著失敗,嘗試中或許也能成長。

03

先學習思考,才能看見成功

有時候想想,直面失敗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。

想,全是問題;做,才是答案。

大家總愛說:“沒關系,以后還有機會”,但我們永遠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時候,誰都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(fā)生什么,那不如先做起來。

前兩天,我去看了學校的年度人物的評選。看著大家站在講臺上分享自己的經(jīng)歷。

我問自己,后悔嗎?好像并沒有。

只是感覺有點遺憾,遺憾自己沒有邁出嘗試的那一步,遺憾自己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。

失敗不可怕,可怕的是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。當我們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我們大腦里想的應該是“我要不要做”“我怎樣做好這件事”,而不是“我做了之后會失敗嗎?”

我們永遠不能預知成功或失敗,但我們能做的是全力以赴,不留遺憾。

下一次站在選擇的路口,我想自己可以邁出第一步,去探索更廣闊的、未知的、精彩的世界。
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!

猜你喜歡:

最新文章: